为深入推进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,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,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,公安交管业务场所非法中介整治行动。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全面整顿窗口秩序,擦亮擦净窗口,优化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,标本兼治、系统治理非法中介顽瘴痼疾,树立交管窗口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。
全市所有公安交管业务窗口,包括车辆管理所、机动车登记服务站、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站、机动车检验机构、驾驶人考试场、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等场所,重点整治场所周边、场所内以及服务大厅、服务窗口非法中介扰民问题和非法中介组织介绍买分卖分等问题。
严厉打击非法中介扰民
01开展集中宣传提示警示曝光。针对非法中介宣称“内部选号”“包过检验”“包过考试”“插队办事”等问题,梳理典型案例,制作宣传挂图,推送警示信息,通过媒体曝光,引导群众提高警惕,防范非法中介行骗。
02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统一行动。各地交警、刑侦、治安、网安、经侦、派出所等警种通力协作,主动协调当地市场监管、商务、银保监、城市管理、综合执法、交通运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线上、线下全面组织开展打击公安交管业务窗口非法中介统一行动,集中查处一批非法中介机构和人员,形成严管严查态势。
03严查非法中介违法违规行为。对检查发现非法中介扰乱机动车登记和驾驶人考试秩序,买卖公民个人信息、组织买分卖分以及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、国家机关印章、身份证件等行为的,及时固定证据,严格依法处理处罚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04严厉打击买分卖分。进一步规范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理工作,严格违法处理窗口办理程序,严格落实“人证一致”要求,对一次处理12分、连续多个记分周期被记满12分、处理外省车外省违法等买分卖分嫌疑较大的从严调查。
严格规范窗口办事秩序
05强化窗口秩序音视频巡查。业务监管中心专人动态巡查,实时监督窗口办事秩序,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非法中介扰民问题。
06严格落实车管所值日警官实时巡查。严格落实车管所业务大厅值日警官制度,及时对车管所周边、院内及大厅进行巡查,严禁非法中介进入办公场所扰民,维护良好办事秩序。
07加强业务场所身份认证监管。对频繁出入人员进行重点预警核查,排查办理业务情况,严厉查处非法中介扰民行为,挤压非法中介生存空间。
08加强代理人员异常数据核查。建立代理人员异常数据预警核查制度,存在异常情形的,启动异常业务调查程序,并对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进行业务回访。
优化窗口服务流程
09严格落实窗口服务改革措施。严格落实“一证办、一窗办、异地办”等窗口改革措施,切实提高办事效率,提升服务质量,车管所延伸服务触角,严格落实“延时服务”办公模式,尽最大努力做到让群众少跑路,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
10全面规范登记服务站服务流程。集中清理违规收费,严禁登记服务站以机动车登记服务、代办等为由,强制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或要求购买产品,严禁以提供贵宾服务、加快办理等为由,变相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。
11严格落实警务公开制度。严格按照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《机动车登记规定》,全面落实服务事项、条件、依据、程序、期限以及收费标准等公开公示规定,通过“交管12123”APP、服务电话等方式公示办事网点地址、办公时间和业务范围,便利群众知晓业务流程。
12积极推行免费代办服务。会同商务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规范二手车市场、检验机构等行业管理,推动检验机构等社会单位推行“交钥匙”便捷办等免费代办服务,加大“交管12123”APP应用宣传,引导更多群众通过网上办理业务。
13积极推行“百姓身边车管所”。会同邮政公司,深化“警邮”合作模式,在各辖区邮政服务网点业务量相对集中的区域,投放便民自助服务设备,打造“百姓身边的车管所”,实现业务“就近办”,延伸“放管服”到群众身边。
14积极推行“流动车管所”。深入推进交管业务“就近办、身边办”的服务,解决群众体检难、偏远地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难等问题,方便更多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办理车驾管业务。
15建立严管严查长效机制。坚持“当下治”和“长久立”同步推进,确保严管范围内非法中介“清零”,固化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做法,形成长效机制。
16开通投诉渠道。全市所有公安交管业务场所公示非法中介监督电话,通过“交管12123”受理网上投诉,鼓励群众积极投诉非法中介。
助编:高蓉
本文来源:忻州交警 责任编辑: 贾婷茹_shanxi02